2008年
美國總統大選4日投票,兩位候選人:民主黨
歐巴馬及共和黨馬侃終於到了一決勝負的時刻。民調一路領先的歐巴馬,一如媒體預期奪下白宮寶座,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,在美國
政治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。
觀察此次大選,歐巴馬獲勝的重要因素便是他掌握了關鍵州,在俄亥俄州、維吉尼亞州等勢如破竹,奠定了勝利的基礎。美國總統選舉並非直選,而是採取特殊的「選舉人團」制度。各州依照人口數量,選舉人票多寡不同(共538票)。選民普選投票,「贏者全拿」(註),在一州普選獲勝者,可得該州全部選舉人票,再由各州的選舉人團選出新任總統。
金恩的一個夢 歐巴馬來圓
美國黑人參政是經過一番辛苦耕耘的。非裔歐巴馬此次正式披掛民主黨戰袍本身,已經將美國政治推往一個新的里程碑,更何況,他獲勝了!這不僅圓了金恩博士的一個夢,也為美國的民權
運動開啟了重要新頁。
美國建國以來實施種族隔離主義,黑人一直沒有投票權,直至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有鬆動的跡象。1963年8月28日,金恩博士發表了「我有一個夢」(I H
ave a Dream)的著名演說,這個夢就是人們不再以膚色、而是從品格來評價各色人種。美國國會在1964年通過《民權法案》,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
政策為非法,1965年8月通過《選舉權法》,此後美國黑人的投票率才開始顯著提高。
歐巴馬是移民第二代,父親是肯亞留美學生,母親是美國白人。白人在美國占7成左右,歐巴馬勝選,沒有白人選民的支持是不可能的。在金恩博士發表「我有一個夢」演說還不到50年的時間,歐巴馬當選了美國總統,「人人生而平等」不再是口號,而獲得了真正的實踐。但歐巴馬當選並不代表種族歧視的結束,只要這個現象一天沒有休止,就還有改變的空間。
民心望變 馬侃難抵擋
從政黨政治面來分析,共和黨籍現任總統布希做了兩任,對習慣兩黨政治的美國選民來說,本就已經是時候「換人做做看」。
如果布希政績傲人,也許馬侃還有機會一搏,但在布希執政期間,對外戰爭未能交出漂亮的成績單,拖累財政,加上當前金融風暴,美國
經濟更是雪上加霜,聲望低迷,實是馬侃甩不掉的包袱。選前馬侃選擇對布希劃清界線,但效果終究有限。
這場仗馬侃打得很辛苦,在民調一路落後的情況下,他雖然宣稱
自己將「逆轉」,必定會險勝歐巴馬,但選票是無情的,最後證實他還是無力回天。
新任總統 重擔一肩挑
新任美國總統沒有喘息的空間,他一上任就要面臨政府有史以來最大的財政赤字及
國際間如滾雪球般發展的金融風暴。此外,金融風暴促使各國與地區之間的密切結盟或合作,美國是否還能在國際間維持獨霸地位,也是新任總統必須迎接的挑戰。
美國財政部
14日公布到9月30日為止的2008年預算赤字,打破了2004年因為減稅與對伊拉克戰爭所創下4,130億美元紀錄,狂飆到4,548億美元。很多經濟學家認為,新總統上任的第一年裡,美國的預算赤字會突破兆美元。在這樣艱困的財政環境中,歐巴馬想要兌現競選支票,降低國外戰費、對高所得美國人課稅、對大多數中低階級減稅,可能還得多費思量。
在布希任內,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,以及未簽署規範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,都可看出布希試圖建立以美國馬首是瞻的世界新秩序的決心。在金融風暴發生後,各國為了共商計策,誕生了新的結盟或合作,挑戰了美國在國際上的獨霸地位。未來在重要的國際合作議題上,歐巴馬還能讓美國「獨善其身」嗎?恐怕沒有那麼容易。
歐巴馬當選
兩岸關係如何走?
此次大選,兩位候選人對
中國的立場皆未成為選戰主軸,在美國內外交逼的現實下,他們都認知到,與中國的關係必須妥善處理。
觀察歐巴馬對中國的態度,他曾強調在國際貿易紛爭上不會對中國讓步,也曾指控北京當局操縱人民幣匯率,助長對美國的貿易順差。美國對中國紡織品的進口配額將在
2009年1月到期,屆時新總統如何面對,將是絕佳觀察時機。
美國的「一個中國」政策及《
台灣關係法》,歐巴馬均曾表態支持,並
希望台海議題和平解決。至於執行層面部分,歐巴馬不支持台灣
加入聯合國,但稱台灣應可實質參與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;他也表示支持對台軍售,但軍售範圍是否包括具高度爭議的潛艦和F16戰機則未置可否。
在選舉期間,歐巴馬的外交顧問曾稱,若歐巴馬當選,將很快訪問中國。曾希望布希總統不要出席北京奧運開幕式,也面見過達賴喇嘛的歐巴馬,就任後如何調整美國對台灣及中國的態度,兩岸都在關注。
註:「贏者全拿」的例外者內布拉斯加州和緬因州,這兩州採取「普選得票比例制」,按照普選的得票比例,將選舉人票劃歸不同候選人。